立项依据和目的意义工作面u型通风系统中,在进风巷回风巷风流压差作用下,工作面风流分两部分,一部分直接从工作面流过,另一部分从工作面中下部流入采空区,经采空区再回到工作面上部及上隅角,这样容易造成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且采面上隅角靠近煤壁和采空区侧,风流速度很低,局部处于涡流状态。这种涡流使采空区涌出的瓦斯难以进入到主风流中,从而使高浓度瓦斯在上隅角附近循环运动而聚集在涡流区中,形成了上隅角的瓦斯积聚,成为矿井瓦斯治理中的重点与难点。特别是孤岛工作面,上下顺槽两侧的采空区会向工作面涌瓦斯,造成孤岛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更难治理。为治理上隅角瓦斯积聚,国外主要采用压风引射器引排法、小型液压风机吹散发、钻孔及埋管抽方法等。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各国井工开采呈现了一矿一井一面的集约化趋势,通风系统比较简单,但尽管瓦斯的平均抽放率已高,但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和超限问题却仍很突出。 我国现在主要采取上隅角埋管抽放和优化通风系统来治理上隅角瓦斯。 随着我矿开采水平逐渐加深,瓦斯含量增大,瓦斯治理越来越困难,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更是难中之难,做好复杂条件下孤岛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治理研究工作,为我矿以后的上隅角瓦斯治理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现场经验。 该项目完成后,将明显提高我矿上隅角瓦斯治理的技术能力,为我矿以后的深水平开采提供技术支持。且随着鹤煤公司大部分矿井开采深度逐渐加深,瓦斯治理将会成为鹤煤公司发展的难题,该技术可在鹤煤公司所有矿井推广应用。改进工作面上隅角埋管抽放技术;试验工作面上顺槽高位裂隙钻场向采空区打钻抽放瓦斯技术;试验上隅角最优垛煤袋墙方法。 达到的主要技术目标或经济指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控制在0.8%以下;形成一套成熟有效的治理上隅角瓦斯的技术理论体系;总结出几个治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的方法,并将两种或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形成几套可有效治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的方案。为我矿以后有效治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提供技术基础。小湖系皮带机是张小楼井的主要运输皮带机,全长729m,上运倾角15.5°,原设计运输能力为300t/h, 带速2m/s,电机功率为200kw驱动方式为双机驱动,英国波顿减速机型号为tsh110fb—31.5c,功率148kw,带宽0.8米,每天运行时间达20多小时,近年来我矿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实际运行时基本处于满负荷,不能充分发挥运输能力需要。主要存在以下2个方面的问题:电机、减速机功率配备小长时间满负荷运行,容易损毁设备。主机滚筒磨胶带上表面,副机滚筒磨胶带下表面,胶带上表面相对于下表面贴附有大量的水和炭摩擦力大,运行一段时间后主机滚筒过早的磨损严重,造成主机滚筒直径相对于副机滚筒直径变小,主动滚筒上的菱形花纹过早的磨损,摩擦系数减小,使主机电机、减速机所承受的摩擦阻力减小,牵引力变小,从而使副机电机、减速机所承受的牵引力增大、电流大,副机电机、减速机基本处于满负荷状态,长时间运行容易使其过早的损毁,在2010年6月和7月共造成两次减速机打齿。为不影响安全生产提高运行效率,对小湖系皮带机进行扩容改造。 通过改造设计运输能力提高到600t/h,带速2.5m/s,驱动方式为双电动机驱动,在原传动滚筒上附加一导向滚筒,使主副传动滚筒都磨胶带的下表面,主副滚筒与胶带的摩擦系数相同,从而使主副机牵引力能够均匀分配。主副机传动滚筒摩擦系数、牵引力相同,避免了其中一个传动滚筒因摩擦力大而使传动滚筒直径过早的变小、摩擦系数变小,而使驱动另一台传动滚筒的电动机、减速机因所承受的牵引力增大,而过早的损毁电动机和减速机。原张紧车在皮带机头位置,加一支承架和导向滚筒后,机头空间不足,安全距离不够,为节约空间提高安全系数将其安装在机尾位置。增大了减速机、电动机的功率,使皮带机的运输能力得到了提高,为我矿原煤运输提升提供了保障。